【人民网】科技赋能教育 “宁波范式”跑出加速度

时间:2021-01-28浏览次数:2041


        进入冬季,新冠疫情又在国内多个地区出现反复,这不禁让家长再次担心起孩子的学业。“虽然线上教学能保证学校课程的进行,但孩子的学习质量却难以保证。”多位学生家长担忧道。

        而类似的担忧不无道理,有家长表示,去年疫情期间,孩子的老师在电脑那边视频讲课,自家的孩子和同学们则疯狂地给老师点赞。一节课下来,老师竟能收获5000多个赞。“这些孩子一看就没认真听课。”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科技创新不断,“科技+教育”更是成为必然趋势,但究竟能否实打实地将孩子的学习落到实处?“宁波范式”或给疫情之下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科技+教育”的痛与变

        据此前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六督查组派员赴浙江省嘉兴市进行调查,发现嘉兴市部分初中学校在推行教育信息化“平板教学”过程中,存在违规按“平板教学”分班、变相强制购买平板电脑和捆绑销售的教辅软件、校企合作不规范不透明、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

        为此,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进行整改。

        同时,为了规范移动终端企业,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正式印发了《浙江省中小学移动学习终端装备和应用指导意见(试行)》(浙教办技〔2020〕22号)。该文件的出台,不仅是对移动终端进学校的规范,更是对今后全省“技术赋能学习”的政策指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推动和规范“智慧校园”发展的及时雨。文件写明了“中小学校统一开展移动学习终端教学”需要开展的程序,即制定方案——科学论证——加强审查——征求意见——集体决策——上级报备。这些严密的流程会为孩子们筛选出优秀的企业、优秀的设备进行数字化推广,驱逐了那些利益至上的不良商家。这份文件的出台,也意味着“智慧校园”的推广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深度视频研究室主任孙俊表示,在现代信息社会,用互联网技术为学习赋能是必然趋势。在推进过程中,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这也提示政府和学校在选择学习的移动终端时,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挑选那些真正提高了学习效果的产品。

        孙俊说,目前“互联网+教育”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在校外,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教学;在校内,则是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现在市场上的学习移动终端设备鱼龙混杂,校方在选择产品时不要被实时互动、语音识别等宣传噱头所迷惑,也不要因为嘉兴初中平板电脑问题而一味地要求低价。而是要从教学效果、性价比和保护视力等综合因素来考量。”




        孙俊认为,学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校内是学习的主战场,是重中之重。最理想的校内移动终端是能够对学生做作业时间、步骤,教师批改情况、错题等方面作出信息收集和整理,这样就能让老师和学生及时发现知识漏洞,此外学校和家长也能全程看到老师的教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数据追踪,形成学习的完整闭环,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但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只有少数移动终端可以达到此效果。”

四端痛点求“药方”

        科技+教育”势在必行,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痛点却也随之凸显。

        “作为老师,我非常希望能在课后及时地了解全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整体情况以及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可以帮助老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们查缺补漏。但实际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非常困难,仅凭人力难以实现。”一位教龄近20年的中学教师这样说。

        而最让校方管理者头疼的莫过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传统的教学管理大都通过期中、期末的考试结果才能了解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在管理上存在延迟的问题。此外,对老师的作业批改、教学态度等方面也难以准确的考察。

        学生一方的苦恼也不小。单娜是一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临近高考,她的压力格外大。“每一分钟都恨不得在做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单娜说,她的最大困扰就是将错题抄在错题本上后,由于数量多、知识点繁杂,很难将不懂的问题吃透,做题时仍是一错再错。

        “以往我们只能等学校考试成绩出来后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具体孩子差在哪里,需要补上哪些知识点,这些家长是不清楚的。不仅我们摸不透,就连老师也很难说清。”张女士的女儿正在读高二,她着急,但也无奈。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这四端,每端都有自己的困扰。但总结起来,都是希望“科技+教育”能够将“教”与“学”整个过程落到实处。

三条“铁律”

        一面行业的“痛”与“变”,而另一面则是各方都有实打实的需求,寻找实惠、规范、有效的科技助学产品成为教育界一号工程。而“宁波范式”或成解题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已与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融合,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非常少,这并不是说教育领域不需要它,实际上,智慧教育大有可为。”乐纳红是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的校长,该校在2018年9月成立之初就作为先行军开始了在智慧校园方面的探索。

        新碶中学是浙江省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宁波市智慧校园。目前初一、初二23个班的1035名学生,英语、数学、科学三门学科全部使用一种名为“作业家”的绿色智慧作业系统。

        经过一年多常态化重度应用,新碶中学在2020年7月北仑区初中学校期末学科质量调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学、英语、科学平均分均位列同类学校榜首,数学单科平均分比第二名学校高出12.57分。

        透过数据,看得见效果。

        乐纳红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在看到这份成绩单后,更加坚定了她继续推动智慧校园的信心。新碶中学使用的作业家纸屏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解决了传统教学一系列管理之困:作业难度是否适中?作业量是否恰当?作业订正情况如何?不同学生作业是否分层?……错题统计与分析、作业反馈情况、错题集纳与订正等多个学习模块让学生和老师不仅有了“数据库”,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来专攻错题。同时也让家长和校方有了可视化的学情管理,孩子到底哪里不会,不用再追问老师,而是看数据。

        在决定实施智慧校园之初,乐纳红和教师团队研究了市面上多款教育终端产品,结合政府政策、学校条件以及教学需求,他们最终定下了两个关键性的产品诉求:一是要找对视力不造成损害的产品,二是要选择作业改革作为学校智慧教育探索切入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抓好作业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事实也证明我们是对的。”乐纳红说。

        当然,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的受益者并非只有新碶中学。自2018年9月全国首个绿色智慧教育产业基地落户宁波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宁波市教育局党工委委员、巡视员傅雪波同志在此前举行的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成果汇报暨绿色护眼教学系统推广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宁波在智慧教育建设上一直走在前列。2010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智慧教育的要求,2013年智慧教育完成课题调研,初步提出了总体建设方案,2014年智慧教育被列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开始强力推进,2017年中央电教馆牵头发布智慧教育宁波共识,奠定了宁波领头羊地位。

        绿色智慧教育系统作为宁波市探索智慧教学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不仅有效减轻教学负担,助力精准教学,还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电子设备对视力的影响。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的定义也随之明确起来:依托宁波智慧教育等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开展远程协作、移动学习、STEAM教育等智能教学新方式,同时加强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通过支持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打造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

        长期观察“宁波范式”的孙俊认为,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难免要经过沟沟坎坎,此前其他地区的教训要吸取,经验要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科技+教育”若想长久和健康地发展下去,先要制定三条“铁律”。即: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一些没有资质、产品差的企业进行约束;以效果为导向,若家长在使用产品后认为效果不好,可全额退费;视力优先原则,为保护学生视力,产品应采用新技术,使用不伤眼睛的墨水屏。

        “建立智慧校园,科技赋能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它在数据汇总、流程管控、共性与个性教育结合等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解决了传统教育中方向感不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体系的完美升级。”孙俊如是评价“宁波范式”。


上一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一行赴新碶中学调研  [2021-04-16]
下一篇:【宁波晚报】宁波将举全市之力推进绿色智慧教育  [2020-06-17]